行业动态

企业必须顺应行业乃致社会发展的趋势,才能生存和寻求发展。标识行业趋势就是专业化的分工。

现代社会,商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众多行业,并使树立品牌价值和整体包装,成为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乃至脱颖而出的基本要素。品牌和形象包装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招牌的整体水准。由此带动了标识产业前进,从而使标识产业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。
商业社会的大趋势是城市化,城市化必然导致地产行业的高速和高标准扩张,而城市功能随之要求更高。由此又以另一方面支持了标识产业,并使标识的这个新领域——“建筑标识”,获得了爆炸式的成长。甚至会超越传统的商业招牌(至少目前已经并驾齐驱了),成为标识的拳头产业。
标识业的发展是必然的,如果我们以两个支柱来分析一下,商业招牌和建筑标识,就很容易发现。标识真正的突破是设计,也就是所有产业的核心部分一样,设计和反映设计的思想才是产业的灵魂。设计将带动产业的发展,同时也带动了制作水平的提升。
标识行业成功的关键是设计的提升,而设计的提升必须在制造能力同时得到提升后(或称与国际水平接轨),才能完成彻底的提高。当然也许会是更长时间之后的事情。它如同中国制造业的普遍存在的情况一样,先有生产,再有技术,最后才有设计,而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有自己的思想(设计思想)。即使是我们即将成为全世界的工厂了,我们的产品设计还是几乎为零(只能算是复制),而拥有设计思想还是更遥远的未来的事。
这让我们不禁想到航空领域在七十年代引进英国“斯贝”的故事。英国人说过他们可以卖产品,卖生产线甚至可以卖技术,唯独不会卖的是设计思想。而他的设计思想也许五十年后我们还不能真正搞清楚。标识产业谈不上全面的引进,但同样,即使我们学会了模仿、制造,反设计,但到我们达到有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水平可能仍需要漫长的征途!
这样说好像有些消极,但分析事物的真正作用是让我们知道现在最需什么?未来要准备什么?言归正传,我们必须先易后难,一步步解决问题,空谈一番,才是最无意义的。那么分工便是必然,这也是标识的弱项。
看看标识领域企业的现状,99%的标识企业是从制作厂发展演变而来。所以,他们最擅长的是制作,他们可能,也只有这种可能,就是从制造来寻求发展的可能。提高制作能力是今天他们必须解决也是最容易解决的课题,而设计对他们来说更应作为一个远景的目标。有些企业说自己二者兼有,其实也就算一强一弱,还不如不谈这弱的一面,好好把一强做到真强。
难道我们要放弃设计吗?不!前面说了设计才是产业的灵魂,是这个产业根本性提高的核心。如果我们要使产业获得真正的成功是有自己的设计,只是我们必须清楚在整个产业链中,是由众多企业来完成的。你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,况且产业的成功是众多企业成功的累积,而理所当然先有企业的成功,才会有产业的成功,企业成功的第一批可以肯定是专业制造的企业。
设计的未来在哪里呢?设计与制造不同,制造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,是密切协同的组织力量,是传统产业。而设计是纯粹的思想光芒,是软件,也就是以人为根本的个体的产业。而个体的复制和自然的松散结合会使它逐步扩大。我们看看软件行业,再看看标识的设计行业,就会发现问题所在。

因为软件是纯脑力工作,生产成本就是人思想的活动,制造成本(介质成本)可以忽略不计。在客户眼里,大家已经认可了它的价值。通过几乎无成本的复制可以销售给很多客户(相同的设计),创造的价值和回报巨大。采用同样方式在“生产”的标识设计,它的价值又有多少人在认可呢?人才同样追逐利益在流动,当无法聚集的时候,就无法形成气候。
什么时候呢?也许设计在标识领域占到成本的30%~50%的时候,这个产业真正成熟了!高额的利益回报会使设计师进入这个领域,并拼命钻研。
这样看来,谁盲目地进入标识设计领域(除非他本人是设计师),只能是在付出大量成本后,为许多人铺路,设计的产业化只能是自然的形成,而非外力可为。所以基于制造业成长起来的标识公司进入标识设计的道路还很长,不是不愿为,而是不可为!那么有解决的办法吗?
答案是肯定的!就是利益共同体的结合,与设计公司的某种利益的联盟。当然现在必须是制造公司拿出利润来培植这种联盟。因为很多时候,可能没有明确的设计项目收费,制造公司这样付出又获得了什么呢?产业的提升和资源的整合,带来的未来利益!
写到这里,答案很明确了,在标识产业里并非设计和制造正在分离,而是还是没有设计,是“制造”在哺育“设计”这个婴儿。这个婴儿又是“制造”的孩子,他必然会独立出去,自由地成长。他必然是父亲的继承者。他必然是产业的未来!
设计与制造的关系,也许这样说是最合适的!